-
全部产品热门预约引导互联网医院智能终端便民服务疫情防控支付对账数据智能支撑平台
院内终端系统HOT
导诊导航终端
基于人工智能和顶级室内定位技术,为患者提供导诊和导航一站式服务
门诊预检自助服务终端
用于诊前预检体征自助测量和智能分析
门诊/住院自助服务终端
到院患者自助操作智能终端,实现就医过程中的业务操作,提升就医体验,提高就医效率。
智慧分诊系统
智能终端设备和分诊软件系统相配合,帮助医院在门急诊、医技及药房进行排队叫号服务
桌面自助服务终端
用于桌面端自助服务和签到
诊间壁挂自助服务终端
用于诊间的自助结算、预约挂号,签到等就诊中的自助服务
住院电子陪护管理系统
电子化管理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通行证,减少人员聚集与接触,减少院内感染可能性
线上服务系统HOT
就医服务系统
提供移动端预约挂号、缴费、查报告单、体检预约等服务
互联网诊疗系统
提供在线咨询、复诊、处方和检查检验单线上申请等全链路互联网诊疗系统
药品配送系统
线上线下全平台药品配送,查询,发货系统
统一支付对账HOT
统一支付平台
集主流支付渠道支持,优化支付环节,覆盖医疗卫生支付场景
统一对账平台
一站式集中对账服务于一体,提高医院对账效率
支付监控平台
线上线下支付就诊全流程监控系统
生物特征识别系统
覆盖患者就医签到、挂号、缴费等全流程的刷脸就医
门诊预缴账户管理系统
区域化门诊预缴金管理,真正实现患者区域就诊一卡通
住院预交账户管理系统
系统提供住院预交金充值、出院结算服务。让患者安心住院看病,满意出院
医联体云平台HOT
电子居民健康卡平台
提供电子居民健康卡申领使用等服务
远程医疗平台
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等多种远程医疗服务
双向转诊系统
协作医院上下转诊,实现信息互通
家庭医生服务系统
线上家庭医生签约,健康档案统一管理
社区健康管理自助服务
统一测量管理社区健康服务
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系统
基于四大资源库实时汇聚不同生命阶段的数据,开展全生命周期健康信息服务
导航导诊
智能导诊系统
智能询问患者症状,为患者预约挂号科室,解决患者盲目就医问题
院内导航系统
基于室内定位技术,向患者提供和就诊流程相结合的路径规划及导航服务
就医助手系统
基于就医信息知识库,支持患者通过对话的方式了解诊前、诊中及诊后的就医相关信息资讯。
智慧分诊
门诊智慧分诊系统
智能终端设备和分诊软件系统相配合,帮助医院在门诊进行排队叫号服务
医技智慧分诊系统
智能终端设备和分诊软件系统相配合,帮助医院在检验检查进行排队叫号服务
药房智慧分诊系统
智能终端设备和分诊软件系统相配合,帮助医院在中西药房进行排队叫号服务
体检智慧分诊系统
智能终端设备和分诊软件系统相配合,帮助医院在体检进行排队叫号服务
统一预约
门诊资源预约管理系统
门诊医疗资源全预约,结合线上线下,数据动态分析
医技资源预约管理系统
智能算法优化检查资源分配,实现分时段预约。
就医服务
就医服务系统
提供移动端预约挂号、缴费、查报告单等服务
互联网诊疗系统
提供在线咨询、复诊、处方和检查检验单线上申请等全链路互联网诊疗服务
药品配送系统
线上线下全平台药品配送、查询、发货、跟踪系统
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系统
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等多种远程医疗服务
双向转诊系统
协作医院上下转诊,患者诊疗无缝衔接
家庭医生服务系统
连接社区服务,实现线上家庭医生签约
智能医疗终端
导诊导航终端
基于人工智能和顶级室内定位技术,为患者提供导诊和导航一站式服务。
门诊/住院自助服务终端
门诊大厅的患者自助操作终端系统,进行就医前与就医过程中的自助服务
诊间壁挂自助服务终端
用于诊间的自助结算、预约挂号,签到等就诊中的自助服务
桌面自助服务终端
用于桌面端自助服务和签到
智慧病房服务终端
智能物联网终端,住院体验升级,管理效率化
智能宣教终端
医疗常识和政策、紧急通知、药品项目价格公示、医院特色科室介绍、排班或名医专家简介、欢迎参观指导的标语等宣教类的投放
健康医疗终端
门诊预检自助服务终端
用于门诊体征自助测量和智能分析
社区健康管理自助服务终端
社区多功能自助体征检测,数据智能分析,方便快捷
健康零售自助服务终端
新零售与医疗自助服务结合,创造新的火花
智能体征参数采集系统
提供便携式设备,一站式采集、数据分析、上传医生、查看历史报表等服务
便利服务
患者便利服务管理平台
院内便民服务统一配置,实现患者停车、订餐、护工、志愿者集中管理服务
问卷调查系统
在提供问卷服务的基础上,提供智能判断,风险预测,数据统计和分析,并支持自由嵌入就诊流程。
医疗服务
窗口交互服务终端系统
全功能医院窗口,对接便捷,交互新颖,操作方便
诊后患者随访管理平台
结合智能AI分发,实现诊后医院随访管理
疫情防控
住院电子陪护管理系统
电子化管理陪护证,减少人员聚集与接触
自助核酸检测预约系统
疫情期间,核酸检测自助开单
无接触自助终端系统
无接触使用医疗自助服务全功能,安全可靠
智能患者识别防控系统
提供智能化、自动化、可视化分区人流量管控,体温筛查预警和数据上报服务
支付对账
统一支付平台
医疗支付全场景就医模式下的支付管理平台
统一对账平台
一站式集中对账服务平台
支付监控平台
全场景全流程支付行为监控平台
生物识别
人脸识别终端
覆盖患者就医全流程的刷脸系统
生物特征识别系统
覆盖患者就医全流程的刷脸平台
账户管理
门诊预缴账户管理系统
区域化门诊预缴金管理,打通医院卫健委银行,将区域医疗资源整合,实现患者区域就诊一卡通
住院预交账户管理系统
提供一站式住院预交金充值,实现区域诊疗一体化,使出院结算服务一体化,便捷化
数据分析
医疗数据大屏系统
基于数据中心,结合医院医疗场景构建实时运营数据监控大屏
数据决策分析系统
围绕医疗服务、医疗收入、医疗效率、医疗资源、四大医疗版块制定数据看板
数据应用
健康档案管理平台系统
有效汇集和管理居民的健康档案信息,支持授权查看院外电子病历信息
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系统
基于四大资源库实时汇聚不同生命阶段的数据,开展全生命周期健康信息服务
信用分管理平台系统
通过信用分机制规范平台用户的预约行为,避免号源资源的浪费
集成平台
统一接口集成开放平台
接口对接帮助文档、热门接入问题答疑
支撑系统
统一卡管理系统
统一管理账户、就诊实体卡和虚拟卡介质
电子居民健康卡平台
对接各省和微信卡管系统,统一发放电子健康卡
运维监控平台
结合数据统计多维监控报警,支撑售后运维管理
医院信息发布管控平台
支持线上线下多种宣教方式,满足更精细的投放需求
智能硬件管理系统
统一管理各类智能硬件终端,一键配置,方便快捷
关注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7部门印发《2023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分析情况通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教育厅(教委、教育局)、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医保局、中医药局: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9〕4号,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相关部门,根据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指标数据,对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开展了监测分析,形成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分析情况通报,现印发给你们。各部门、各有关医院要认真落实《意见》要求,扎实推进公立医院绩效监测工作,做好本辖区监测指标数据的对比分析,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公立医院的科学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完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并抓好落实。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医保局
国家中医药局
2025年3月10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2023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
绩效监测分析情况通报
一、
国家监测分析情况
2023年度,全国共2168家三级公立医院(不含中医)参加绩效监测(综合医院1588家,专科医院580家),与2022年相比,新增医院90家,因合并、降级、撤销等原因退出的医院34家(见图1)。

图1 2023年度参加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医院情况
监测分析显示,通过连续6年的引导,三级公立医院公益性运行机制不断健全,功能定位进一步落实,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运营管理更加规范,持续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一)公益性运行机制不断健全。
一是收支结构持续优化。2023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为29.59%,较2022年提升0.94个百分点;辅助用药收入占比(0.62%)和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24.86%)分别下降0.03和3.22个百分点(见图2)。

图2 2021-2023年三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辅助用药收入及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情况
二是药物配备更加合理。2023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59.48%)、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率(96.30%),分别较2022年提升1.40个和0.13个百分点。三级公立医院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集采药品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见图3)。

图3 2021-2023年三级公立医院
基本药物及国家组织集采药品使用情况
三是医院人员经费占比逐步提高。2023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人员经费占比为39.18%,较2022年提升0.13个百分点(见图4)。

图4 2021-2023年三级公立医院人员经费占比情况
(二)功能定位进一步落实。
一是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2023年三级医院向医联体内二级医院或基层医疗机构下转患者达3137万人次,较2022年增长31.40%(见图5)。

图5 2021-2023年三级公立医院
下转患者情况(万人次)
二是临床诊疗能力持续提升。

图6 2021-2023年三级公立医院
出院患者手术开展情况
三是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

图7 2021-2023年三级公立医院室间质评项目
参加率和合格率情况
四是合理用药水平进一步提升。

图8 2021-2023年三级公立医院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情况
(三)医院运营管理更加规范。
一是医疗服务效率稳步提高。门诊患者平均预约诊疗率为67.72%,较2022年增加6.67个百分点,平均预约等待时间保持在20分钟以内,病床使用率为88.49%。三级公立医院通过流程再造,建立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进一步强化“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诊疗为链条”理念,以多学科协作(MDT)为基础,探索专病中心建设,为患者提供重大疾病诊疗一站式服务,持续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二是运营管理体系逐步健全。三级公立医院持续加强以业财融合为核心的运营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全面预算管理和业务流程管理为核心、以全成本管理和绩效管理为工具、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的运营管理模式,推动三级公立医院内部流程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以高水平经济管理支撑保障高质量发展。
三是信息化支撑水平迈上新台阶。2023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达到4级及以上占比为87.99%,较2022年提升4.96个百分点(见图9),其中实现全流程医疗数据闭环管理,高级医疗决策支持(6级)的医院占比达2.36%(51家)。三级公立医院大力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为探索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提供坚实保障。

图9 2021-2023年三级公立医院
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情况
(四)持续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一是人员结构进一步优化。2023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总量稳步增长,达到314.05万人,其中具有副高级职称及以上的医务人员比例为19.87%,较2022年增加0.78个百分点(见图10)。
二是人才培养取得积极成效。2023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医学人才培养经费投入总额较2022年增长11.32%;临床带教教师和指导医师接受教育教学培训占比为45.06%,较2022年提升1.73个百分点。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图10 2021-2023年三级公立医院
副高级职称及以上的医务人员比例情况
(五)满意度持续提升。
2023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3.95分、95.42分,较2022年提升5.16分和2.58分。门诊患者满意度在挂号体验、医生沟通、护士沟通、环境与标识、隐私、医务人员回应6个维度全面提升;住院患者满意度在饭菜质量、出入院手续及信息等维度提升较大。医务人员满意度86.23分,较2022年提高2.56分,其中浙江、湖南、福建、四川、山东位居前五位。
二、
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区域协调与连续协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2023年,华北、华东地区三级公立医院的四级手术占比较西北、西南地区高约5个百分点;西北地区住院医师首次参加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为57.28%,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3.84%);青海、兵团等省份收治的患者疑难复杂程度相对较低(CMI值分别为0.84、0.86)。
(二)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的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健全。
近5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医护比维持在1:1.5左右,其中西藏、新疆医护比低于1:1.25,部分医院因地理位置、编制、薪酬福利等问题,导致人才引进困难、人才流失严重、人员结构失衡。全国三级公立医院住院医师首次参加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为73.84%,较2022年下降4.04个百分点。
(三)医院内部管理理念与科学化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部分三级公立医院对人、财、物、技术等精细化管理重视不够,部分三级公立医院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轻视成本控制和运营管理,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二是信息化支撑能力不足。2023年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整体迈上4级新台阶,但医院内部各应用系统间“信息孤岛”现象仍然明显,信息系统建设仍不能有效满足医患需求,需要加强数据资源共享与应用,为医院科学化管理提供有效数据支撑。三是全流程服务体验有待提升。在诊疗环境、就医流程、医患沟通、后勤服务和就诊连续性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改善空间。
三、
工作要求
(一)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持续开展绩效监测工作。
地方各有关部门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持续开展公立医院绩效监测工作,充分运用绩效监测开展以来积累的数据资源,查找和破解当地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中的难题,指导公立医院加强经济运行管理,严控超规划无序扩张。指导医院合理配备使用医保目录药品,降低患者用药成本。建立健全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和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使有资质、有能力、有良好医德医风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逐步得到编制保障;及时反映成本和技术变化,把临床中验证成熟的新技术按程序纳入医保,定期评估、动态调整、有升有降、小步快走。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完善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决定机制,合理调控各级各类医院间收入差距,医院内部分配兼顾不同科室之间的平衡,推动不同医疗机构、不同科室、不同岗位薪酬更加合理,进一步夯实公立医院公益性基础,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二)以基层为重点加快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
地方各有关部门要聚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深入贯彻“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推动建立完善健康优先发展的规划、投入、治理等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总结和推广以三明为代表的一批典型地区的医改经验。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医教协同提升卫生健康人才能力,畅通上下转诊渠道,不断改善医疗服务,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系统连续、公平可及的卫生健康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三)落实分级分类监测,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各省(区、市)和兵团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切实落实属地化管理责任,在国家监测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持续开展省级年度监测,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不同类别医疗机构设置不同指标和权重,提升监测的针对性和精准度。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各医院要认真分析绩效监测指标数据,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不断提升公立医院的科学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完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并抓好落实。
信息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 中国卫生杂志
*如本信息所含图片、字体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更换或删除。
相关政策&报道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7部门印发《2023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分析情况通报》(附一图读懂)